2021年暨南大学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暨南大学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按照《暨南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科学健康发展,强化美育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功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积极构建课程、教材、活动、文化传承等为一体的美育教育体系,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学校和专业艺术学院概况

暨南大学是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五个校区,校本部在广州市石牌。校园占地总面积214.30万平方米。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学生45180人,其中本科生29127人,研究生16053人,在校港澳台侨及外国留学生13580人。

百年暨南大学的艺术教育史发端于1909年。当时任暨南学堂督导的清末民初诗人、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赏家李瑞清翰林提倡并重视艺术教育,专门设立画室,聘请著名画师教学。1928年著名画家陶冷月创办中国艺术系,成立中国画研究会,黄宾虹、谢公展、潘天寿等大师来校执教,校园中艺术氛围盛况空前。1993年3月,成立中国文化艺术中心,为本科生开设书法、绘画等选修课。著名画家、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林墉为中心主任,著名书法家、古文字学家陈初生教授为常务副主任,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曹宝麟教授等来校任教。2005年1月成立暨南大学艺术学院,著名表演艺术家、书画鉴赏家张铁林教授任首任院长。2019年12月成立暨南大学珠江电影学院,成为华南地区第一家专业电影学院,与艺术学院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运作。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下设美术系、影视系、新媒体艺术系、音乐系、大学生艺术素质教学部5个教学单位。开设美术学、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动画、音乐学等本科专业,2020年获批增设书法学、录音艺术本科专业,将于2021年开始招生。设书法研究所、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书法研究与传播中心、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学院有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艺术学理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并与文学院合作培养博士生。2014年,学院获批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试点项目。2018年,学院被授予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与设计教育发展联盟理事单位,2019年被授予教育部主管的(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首批理事单位。2021年戏剧影视导演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目前有教职工56人。

二、美育教育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学校加强美育工作保障机制建设。将学校美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深化学校美育工作领导小组建设,统筹全校美育工作。各学院组建由党组织、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导师等构成的美育工作小组。美育工作办公室定期召集召开联席会议,分析、商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细化责任落实,按照职能分工,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工作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

学校设立大学生艺术素质教学部作为专门美育管理机构,负责在校内举办各类高水平艺术展演,并与教务部门共同负责全校公共艺术课程开设。大学生艺术素质教学部由叶志海副教授担任主任,目前共有专职教职工10人。此外,学生处设有艺术团、学生活动辅导科等专门机构指导学生社团、学生艺术团开展活动。

三、艺术教育师资情况

学校着力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美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和党的建设、思政教育、教师发展、教书育人、服务支撑相结合“五个”结合,提升美育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建设高水平艺术学科创新团队,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目前,大学生艺术素质教学部有专职负责公共艺术教育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5人,助教3人,平均年龄仅36.8岁,是一支年轻具有活力的教研队伍。教学部目前在研省部级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3本。

学校鼓励具有艺术特长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经必要专业培训后兼职承担美育课程,艺术学院专业艺术教育教师也会相应支持全校的美育教育。学生艺术团目前设有专职教师2名,主要负责学生艺术团的综合管理、学生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同时根据学生团队的建设及专业需求,扩大师资队伍,提升师资力量,外聘校内外艺术专家及教师共计18名,负责日常训练、活动、比赛的指导工作。

学校利用珠江电影学院合作办学单位行业资源,聘请珠江电影集团多位资深一线创作与管理人员为我校校外实践指导教师,通过校政、校企产学研平台不同程度参与到联合创作、行业前沿讲座、校外实践等美育创作环节中积极吸引行业资源。

四、美育课程和教材情况

(一)完善特色鲜明的美育课程体系

学校教务部门加强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专业教育部门优化《美术鉴赏》《动画鉴赏》《音乐欣赏》《舞蹈鉴赏》等艺术鉴赏类课程建设,完善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的体系、丰富课程层次,每学年在各校区向全校学生提供学位1000余个。

学校推进暨南特色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美育学科建设,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结合暨南大学侨校特点和优势,并充分发挥人文社科类学科专业优势,开设了“中华传统文化概论”“中华文化精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要”“宗教与中华传统文化”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建设。以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深度挖掘提炼现有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美学内涵与资源,推进美育融入专业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除传统课堂教育方式外,学校积极促进信息技术和美育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建设有《理性色彩•智慧人生》《线描人物画介绍与实践》《行书草书介绍与实践》《篆隶书法介绍与实践》《“诗书双绝”黄庭坚》《中国现代绘画史》《国画梅竹技法及实践》等网络慕课,扩大优质课程覆盖面。依托在线课程平台与在线美育教育资源,创新美育资源应用与教学设计,不断提升美育教育的美感与吸引力。

利用“暨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平台,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文化进校园,邀请各种艺术团体来校演出,并将学生参与高层次讲座、欣赏高雅文艺演出纳入课程化管理。

(二)加强特色教材体系建设

学校以建设具有暨南特色的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教材体系为目标,编写了编写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社会发展导论》《丝绸之路与中外文明交往》等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教材。教材编写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格调高雅,凸显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凸显美育精神,充分体现思想性、民族性、文化性、故事性、创新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围绕课程目标,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

五、艺术教育实践活动情况

学校积极举办各类课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校园艺术和文化氛围。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加强与广东省电影家协会等单位联系,继续承办广州大学生电影展、广东省大学生微电影大赛等系列活动,组建专业比赛平台,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艺术创作;以各类比赛为推动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2021年学生获国家级艺术竞赛奖3项,省级艺术竞赛奖23项。

在校内积极组织高水平艺术展演活动,打造新年音乐会、新生艺术第一课、新生训练营闭营仪式暨迎新晚会校歌合唱演绎大赛、北极光校园歌唱大赛、中国文化节、国际土风舞大赛、国际文化聚暨南、“声教四海”诵读会等品牌活动;组织学生赴各民族、各地区及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采风研习活动,深入当地民众,了解传统文化,学习民间艺术。排演展现青年一代奋勇拼搏、爱国爱校的经典艺术作品并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舞蹈《咏.茉莉》获广东省高校艺术征集展演活动、第十六届广东大学生校园文体艺术季之舞蹈大赛、全省大学生优秀艺术团队交流展示活动三项一等奖,管弦乐《红旗颂》获全省大学生优秀艺术团队交流展示活动一等奖,《唱支山歌给党听》获广东省高校艺术征集展演活动二等奖,《向秀丽》获第十二届广东音乐邀请赛银奖,合唱《春天到万家》获“永远跟党走,逐梦新时代——广东省第十四届大中专院校‘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三等奖,以及策划和拍摄了10个艺术短视频进行线上展播,如《青春心向党 筑梦新征程》《以青春之名献礼盛世中华》《一起向未来》等,向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展现出了我校学生在学习和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培育成果。

暨南大学学生艺术团是学校开展美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承担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传播功能。在三地五校区共组建了12支学生团队,包括舞蹈团、声乐团、管弦乐团、合唱团、民乐团,以及少数民族艺术团等。学生艺术团现有团员近800 人,每学期每个团队平均开展32次课堂训练,全团每学期参与15场左右线上及线下艺术活动。2021年11月14日,在“庆祝暨南大学建校115周年暨董事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上,学生艺术团作为牵头单位和主要执行单位,共组织了各校区、各学院、各单位、各地校友、附属学校等单位及群体,共计1200名演职人员,创排了16个文艺节目。本场晚会网络直播过程中累计观看人次超过了40万人次。不仅为全校师生、世界各地校友及社会各界献上了一场高水平、高质量、高规格的文艺演出,更是展现出了暨南浓厚的文化底蕴。晚会以“更卓越 更国际 更美好”为主题,紧扣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旋律,全面回顾暨南大学建校115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学校建设发展的历程,深入总结学校各项事业取得的新的辉煌成就,以及继往开来,凝聚人心,共同推动“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奋力擦亮百年侨校金字招牌的决心和信心。

在学生社团方面,目前学校共有超过30个由学生自主组织的艺术类社团,共有会员1800余名。学生社团平均每年开展音乐节、影展、社团成果展等20余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大学生艺术素质教学部每年举办各类展览等十余场,受众超过5000人次。营造浓郁的中华文化校园氛围,进一步增强新时代暨南学子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向心力。

六、发扬侨校特色,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暨南大学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多措并举,增强文化认同,致力于构建中华文化传播的大平台,制订了《暨南大学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其中把美育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工作。学校成立了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体验中心,在各校区设立了5个中华文化的体验馆展示馆。近三年,中华文化大讲堂已经举办了300多场、1000多个学时,吸引了港澳台侨和外国留学生来参加。制作发布《岭南传承》等视频,展现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成果。

学校整合优质资源,建立与中小幼艺术教育结对机制。积极在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附属幼儿园建立对口支持基地,开展常规性志愿服务活动,支持中小幼在暨南大学美术馆开办展览,促进资源共享。

七、艺术教育条件和经费情况

学校将美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统筹利用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和其他各类资源,保障美育工作经费需求。学校设有美术馆1间,艺术团设有各类排练厅10余间,建设好各校区、各团队的排练场所及保证所需硬件设施的配备,提高场馆利用效率,以满足艺术教育教学和大型艺术活动需求。

八、完善美育工作评价

学校建立了美育工作责任制和考核体系。完善美育教师评价体系,将美育工作纳入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健全目标考核机制,研究制定和实施学校美育工作督导检查办法,建立美育工作专项督导制度,定期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学校美育工作专项督导,并将督导结果向全校公布,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学校美育教育工作。